中国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

作者: 时间:2015-10-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讲话所阐明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之间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空间。以中国梦为主线深刻理解并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宣传思想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向全世界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来看,奋斗目标一般分为最终奋斗目标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也制定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发展进步的角度,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到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有希望的背景下适时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段的战略目标,是几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宏伟目标,是中国走向辉煌未来的战略目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了新的丰富和充实,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传承创新,特色鲜明,表达更亲切、更务实,更具激励作用,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战略奋斗目标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已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也得到各国政要和舆论的广泛认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适合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又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局限性,是一条立足基本国情、实现民族复兴、推动国家发展、带给人民幸福安康的阳光大道。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既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实践的总概括,又是今后实践的总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指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高度吻合,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中华民族复兴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人民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期待,尊重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了人民基本权益的实现,让人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和魅力,增强了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实现中国梦,只能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别无他途可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社会提出明确要求。他同时指出,实现中国梦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它对经济基础、对实践起能动的反作用。也就是说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虽然不能等同,但是两者是能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三个倡导”12个主题词24字,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它具有四个方面的鲜明特性,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产生重大影响。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践行,就会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反映了当下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和新要求,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实践、广泛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主旨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体框架,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理性的态度,充分借鉴和吸收别国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和成功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陈出新、创新创造,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不断强化,治理国家的能力不断提升,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和发展,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更加自豪,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这与我们正在奋斗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内在一致性和逻辑趋同性。

中国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包含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然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愿望。从本质上讲,中国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和努力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有科学的表述,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中可以看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这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既紧密相连,又依次递进提升。

党的十八大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既是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承接和提升,也奠定了实现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我们当前的奋斗目标,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我们一定要蹄疾而步稳地推进。

六、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具备有利条件,具备实践基础,具备理论准备,也具备良好氛围,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

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业活力,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为实现中国梦积蓄了强大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党和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探索。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精神、力量基础,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支撑和保障。

另一方面,只有依据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助推社会文明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走好“中国道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识,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稳定,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民族奋进的力量。

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为建设法治中国开辟康庄大道,引领中国进入发展新境界,才能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最坚实的法治保障。

八、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是党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重要内容的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取得政权的重要法宝,还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前提,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证。

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重点在党;加强党的建设,关键是从严治党。越是面对艰巨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越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唯有从严“管”好党、“治”好自身,建成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九、“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份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开放,我们从被动接受一些规则格局到主动布局,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合作空间,对伟大的“中国梦”进行了合理延伸,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外交格局的新变化,搭建起一个让人们更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新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供值得借鉴的发展范式,使中国的治国理念和发展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分享,为推动世界繁荣发展增添中国力量,为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提供便利。

“一带一路”作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既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及友好往来开辟了新的更加顺畅的通道,还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性部署。无论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都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进而在国际化视野下拓展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发展空间,又推动了区域的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使得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既成为造福中国人民,也成为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过程。

版权所有大庆师范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公安机关备案号 23060402000015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21          Email:xwzx178@163.com